跳到主要內容區塊:::
20090923_conservation_01
台灣藍鵲 Urocissa caerulea- 科名:
- 鴉科 Corvidae
- 別名:
- 長尾山娘
- 物種特性:
- 台灣特有種
- 保育等級:
- 珍貴稀有
- 形態特徵:
- 台灣藍鵲全長約64公分,特有的華麗長尾占全身將近三分之二的長度。嘴紅色,眼睛黃色,胸、頸以上黑色;碧藍豐碩的身形,嬌豔鮮紅的嘴喙及爪子,以及藍色尾羽末端的一抹留白,這些令人驚豔的特徵,是讓牠能在台灣的特有種鳥類中一直獨佔鰲頭受到人們青睞的原因。
- 生物習性:
- 低海拔闊葉林中不普遍之鳥種,成小群活動,繁殖期會互相照料下一代。屬雜食性鳥類,取食範圍包括小型鳥、鼠、蛇、蜥蜴、昆蟲、果實,甚至廚餘剩飯。每年3至4月間,會在較高的樹上,以樹枝、草葉為材料,建造略為粗糙卻很牢靠的碗狀巢形。其叫聲似「嘎─鏘、嘎─鏘」或一連串的「鏘、鏘、鏘…」。
- 棲地分布:
- 台灣藍鵲主要棲息在中、低海拔的針、闊葉林及附近的果園或開墾地。
- 保育現況:
- 國家公園成立前,由於獵人大量的捕捉,加上山坡地的過度開發以及農藥的濫用,台灣藍鵲的數量大幅減少,甚至在部份地區絕跡。而後由於國家公園及保護區的設立,近幾年來藍鵲的數量已大幅增加,以都會區國家公園-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,台灣藍鵲已為當地重要動物景觀資源,遊客常常看到牠們成群掠過的美麗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