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:::
271_result_cover
相思樹 Acacia confusa Merr.- 科名:
- 豆科
- 俗名:
- 臺灣相思、相思仔、細葉相思樹、香絲樹、臺灣柳、假葉豆
- 保育等級:
- 一般
- 形態特徵:
- 相思樹為常綠喬木,最高可達約15公尺,冠幅可達約10公尺,幹徑寬可達約60公分,樹幹略微彎曲,表面摸起來平滑無刺,隨著樹齡增長會變為粗糙,表面灰褐色,內部淡紅色。葉子呈披針形,像鐮刀狀的彎曲,長約10公分,其花為頭狀花序,呈金黃色的球形小花,每年在5、6月間盛開。
- 生物習性:
- 相思樹原產於臺灣恆春半島,分布遍及華南和菲律賓地區,根系非常發達,耐風抗旱,能適應貧瘠土地,因此常常可以見到滿山遍野的相思樹林。其根部能與土壤中的根瘤菌結合,有效改良土質,達到水土保持之效,所以被廣泛種植於全臺各地,是臺灣早期知名的造林樹種之一。
- 棲地分布:
- 相思樹分布於海拔100至600公尺之低海拔地區,生長於平地或丘陵地區,為常見之樹種。玉山國家公園、墾丁國家公園、金門國家公園及陽明山國家公園,皆為相思樹的主要分布地區。
- 保育現況:
- 早年因瓦斯和電力資源不普及,故砍伐相思樹燒製成木炭,稱為「相思炭」,又因樹幹堅硬,為鐵道枕木與農具等用材,且木質細密紋理美觀,可以製作傢俱。也非常適合作為庭園景樹與行道樹,嫩芽可入藥,有行血散瘀的作用。相思樹有著許多特性與應用性,雖為常見之樹種,也應多加珍惜,善加保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