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:::
279_result_cover
長腳赤蛙 Rana longicrus- 科名:
- 赤蛙科
- 俗名:
- 長腳蛙、棕蛙
- 保育等級:
- 一般
- 形態特徵:
- 長腳赤蛙成蛙體型屬於中型,最大身長約6公分,表面呈現紅棕色,鼓膜周圍的菱形斑紋明顯可見,背部有八字形黑斑,並且具有背部的側褶。後腳全長為體長兩倍因而得名。蝌蚪時期外表為褐色,身體與尾部的連接處有一對深色的斑點。
- 生物習性:
- 棲息於低海拔闊葉林內的淺潭、水邊、水塘、草澤或草地。以靜水區域為產卵場所,卵成團狀聚集。蝌蚪以藻類、落葉為主食,成蛙以小型無脊椎動物或昆蟲為主食。
- 棲地分布:
- 區域性分布,多棲息於北部與中西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地區。以冬季為主要出沒季節。農地、草原、森林的鄰水區域皆可以發現其蹤跡。
- 保育現況:
- 由於長腳赤蛙屬於兩棲類,其生活環境與棲地的水源水質優劣,影響長腳赤蛙的生存,應多加監測與進行保護。
- 參考資料: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知識平臺、臺灣大百科全書